20020511黃山

 

黃山位安徽省的南部,跨越四縣─歙縣、黟縣、太平和修寧。黃山宏偉、莊嚴、風光迷人,為著名的風景區。

 

 

一億多年前的地球地殼運動使得黃山崛起于地面,后來歷經第四紀冰川的侵蝕作用,慢慢地就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。

 

 

黃山古稱黟山或北黟山。黟,也作黝,意謂峰岩蒼黛黝黑。相傳信奉道教的唐玄宗於天寶六年,以軒轅黃帝於此煉丹的傳說而改名黃山。

 

 

黃山松造型奇特,樹冠扁平 ,針葉 密短,葉色蒼翠,且山愈高,則松葉愈短、愈硬、愈密、愈蒼翠,

 

飛來石

 

另外亦有黃岳、黃海、小華山等名稱,但一直以來,因黃帝的傳說而命名黃山的說法影響最深。

 

 

天陰時這些高山隱現下霧靄中,如虛幻一般,天晴時則盡展其威嚴與壯麗。

 

 

 

 

黃山的怪石是自然造化的結果。黃山的地貌在第四紀冰川時期經歷了巨變,數百年來在冰川的滲透和侵蝕下,岩石中有的崩裂,有的塌陷。

 

 

這些山峰都是花崗岩體,通常是由豎直接合點連接。侵蝕和斷裂促使這些岩石變成巨大的石柱,形成了尖峰和深谷。

 

 

飛來石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古今中外曾經到過黃山遊覽的無不嘆為觀止,更有明朝徐霞客的「登黃山天下無山」和「黃山歸來不看岳」的高度評價。

 

 

 

 

許多山峰的名字是名如其形,“蓮花”、“光明頂”和“天都”是其中最主要的三個,都高達1,800米以上。

 

 

 

光明頂在黃山中部,海撥1860米,為黃山第二高峰。

 

相傳,古代有位名叫“智空”的和尚,在此修行15年。有一天,親見“日華”出現於天門,山頂大放光明,故名“光明頂”。

 

頂上平坦而高曠,面積約6萬平方米,視野開闊,四面受奇,八方獻巧,遂成為黃山一攬勝處。

 

既可觀東海奇景、西海群峰,又煉丹、天都、蓮花、玉屏、鼇色諸峰盡收眼底。因這裡高曠開闊,日光照射長久,故“光明頂”之名尤為相宜。

 

現在光明頂最高處建有黃山氣像站。遊人沿緩坡即可登頂,於氣像站附近攬勝。這裡是黃山看日出,觀雲海的最佳處之一。

 

 

 

 

黃山的每一座山峰都擁有許多形象生動的風格,奇異的岩石,比如“仙人指路 ”、“喜鵲登梅”、“南海十八羅漢”、“神仙晒靴”、“松鼠跳天都”、“金雞叫天門”、“猴子觀海”、“童子拜觀音”和“飛來石”等等。

 

 

童子拜觀音

 

二仙下棋